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廖嫵晨 陳梓嫻)旅游項目陷入停擺,農民工工資尚未支付,眼看旅游旺季將至,瀏陽某景區的運營卻陷入僵局,看瀏陽法院如何破局。
一場“信任危機”背后的同鄉情
2024年8月,瀏陽某公司與湖南某公司簽訂《旅游服務項目運營租賃合同》,約定由湖南某公司租賃瀏陽某公司旅游景點區域和旅游服務項目進行經營,并對租賃期限、租金、違約金等進行了約定。
起初,雙方合作順暢,湖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莫某是瀏陽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同鄉晚輩,這份情誼讓瀏陽某公司多次墊付經營款項,累計達26萬余元。然而好景不長,湖南某公司因經營不善陷入虧損,拖欠租金45萬元,甚至無力支付農民工工資。
2025年2月底,瀏陽某公司因與湖南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莫某以及股東黎某、李某協商未果,將湖南某公司及莫某等人訴至瀏陽法院,請求判決解除《旅游服務項目運營租賃合同》,湖南某公司支付租金45萬元及違約金并償還墊付款項。
審理中發現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
旅游旺季將至,為避免公司經濟損失進一步擴大,沿溪法庭庭長湯鐵鏢認真查看案卷,全面了解案件情況。
“我們不是故意賴賬,實在是走投無路了?!闭{解現場,莫某聲音沙啞。面對同鄉長輩的質問,他羞愧地低下了頭。而瀏陽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廖某雖憤怒,言語間仍帶著惋惜:“我們墊錢是對你的信任,可農民工的血汗錢不能拖啊!”
從雙方的態度、同鄉的情誼,讓承辦法官看到了調解的希望。
“我們的確欠他們的租賃款和墊付款,但現在公司經營面臨困難,無力償還,我們只能用添置的設備及新建的建筑物抵扣租金和違約金?!蹦碂o奈地表示。
該案處理不僅涉及旅游景點服務能否恢復經營,還關系到多名農民工工資的兌現,若處置不當,極易激發雙方矛盾,甚至還會引起農民工討薪系列案件,既增加農民工的訴累,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情、理、法”融合破難題
眼見雙方爭執不下,承辦法官湯鐵鏢準備從“情理法”三個角度出發,引導雙方換位思考。
“逃避只會讓鄉親們寒心,鄉情關系漸行漸遠。”湯法官從鄉情切入,耐心地說道,并嚴肅提醒莫某:“依法成立的合同應當得到嚴格遵守,拒不履行合同義務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湯法官轉頭又勸解道:“設備抵債能盤活旅游項目,農民工工資也可以一并協調?!?
在法官的協調下,經過多輪調解,瀏陽某公司見莫某態度真誠,便當即表示同意被告分期付款。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解除已簽訂的《旅游服務項目運營租賃合同》,湖南某公司分期向瀏陽某公司支付36萬元(含農民工工資9萬余元),欠付的農民工工資由瀏陽某公司先行墊付。調解結束,當事人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安心地走出了法庭。
案件落幕,景區迅速恢復運營,趕上了旅游旺季的“春風”;農民工工資如期到賬,避免了一系列討薪糾紛。湯鐵鏢法官感慨道:“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在處理糾紛時,要“情、理、法”三者結合。法官的主要任務是定紛止爭,實現案結事了。本案的處理既要讓企業‘活下來’,又要讓農民工收入有保障,才是真正的案結事了?!?/p>
這起糾紛的化解,不僅盤活了停擺的旅游項目,也保障了農民工工資,彰顯了司法溫度,達到了“審理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
責編:伏志勇
一審:王薇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